會長專欄 首頁 > 資訊

聚焦兩會|林毅夫:中國仍有優勢,經濟增長5%以上完全有可能

發佈時間:2024-03-09 信息來源: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

林毅夫:全國政協常委、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務顧問

2024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騰訊財經聯合國是直通車推出「兩會問計」特別策劃,對話經濟領域的代表、委員,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長目前設定在5%左右。中國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哪些增長潛力可以挖掘?在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方面,究竟孰輕孰重?中國能否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有很大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空間,中國的儲蓄率高、投資資源多,實現5%以上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去看,中國經濟的規模超過了美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還處於追趕階段,有後來者優勢。

中國能否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林毅夫表示,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2500美元,只要每年保持5%以上的增長,快則一兩年,慢的話兩三年,這個門檻一定能夠跨過去。林毅夫預測,如果2025年沒有實現,2026年也能夠實現。

關於如何刺激消費的問題,林毅夫表示,消費非常重要,但是消費要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要不斷增長。而收入水平不斷增長的前提又是什麽?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都是需要投資的。

以下是問答實錄(有刪節):

實現5%以上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

1、您提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在5%以上,判斷的依據是什麽,為何相對樂觀?

林毅夫:主要是中國有增長的潛力。經濟增長需要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需要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經濟體,還處於產業升級階段,我們跟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大差距,這個差距具有後來者優勢。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優勢——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跟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中國在新經濟方面具有三個優勢:

第一,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有非常豐富的人力資本。中國有很多既有企業精神、又有技術能力的天才。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這方面人才數量多。

第二,中國從經濟總量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何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出來以後,可以快速進入國內市場達到規模經濟。其他發達國家與我們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但由於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大,實現了規模經濟,速度可以比他們快,競爭力強。

第三,國內有最好的產業配套能力。

這三個因素綜合起來,讓我們在新經濟的技術創新上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優勢。

從硬件角度講,比如,特斯拉電動汽車在美國發展了十幾年,最高產量不到三萬輛;但特斯拉到中國投資,第一年工廠就建成了,第二年產量達到48萬輛,所以在新經濟方面中國具有優勢。

因此,中國有很大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空間,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空間也很大。另一方面,中國儲蓄率高,投資資源多,中國也有發展經濟的意願。

當然我前面講的是「潛力」,這個潛力實際會實現多少,要看國內、國際經濟情況。但是有8%的潛力,實現5%以上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2、外界有聲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無法超越美國,你怎麽看待這種言論?

林毅夫:這主要就是說我們這些年,經濟增長速度從原來的10%左右放緩到去年的5.2%。在這種狀況之下讓人家覺得,中國的經濟增長有些乏力。

按照購買力平價看,中國經濟的規模超過了美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現在GDP與美國的比例相當於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的情形。當時很多人都講「日本第一」,日本會超越美國,結果日本不僅沒超越美國,與美國的差距還一度加大,現在日本的經濟規模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不到美國的20%。

所以這些經驗就造成了有些人認為中國會步日本的後塵。我對這個看法不太同意。

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國打壓,放棄了當時屬於全世界最前沿的芯片產業。當時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幾家芯片企業都在日本,像日立,東芝等,後來被要求轉移到了美國。

第二,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接受了新自由主義思潮,放棄了利用產業政策去支持新產業、新技術的發展。當時有一種看法認為產業政策是錯的,政府不應該製訂產業政策,製訂產業政策一定導致資源錯誤配置、經濟發展不好。日本接受這個看法,上世紀80年代以後放棄了產業政策,使得日本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處於停滯狀態。

我前面講,中國還處於追趕階段,有後來者優勢,我們可以利用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引進、消化、吸收,作為技術再創新、產業升級的來源。我們在新經濟上和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條起跑線,而且我們和其他國家比,還有人才多、國內市場規模大、產業配套齊全的優勢。

人口老齡化不是「黑天鵝」事件

3、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能在哪裏?

林毅夫:這也是一個國際上對中國經濟增長表示悲觀的看法。因為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國內、國際上都有一些學者認為,改革開放後中國之所以經濟增長那麽快,是因為有人口紅利。現在人口老齡化,就認為中國失掉人口紅利、失去了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我覺得這個看法是不準確的。

對經濟增長來講,勞動力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勞動。有效勞動就是勞動力數量乘以勞動力質量,勞動力質量最主要是教育水平。教育水平高,人力資本就高,教育質量就高。

我們確實出現了人口老齡化,但人口老齡化並不是一個「黑天鵝」事件。我們過去有人口紅利,現在也有人口紅利。過去是數量紅利,現在是質量紅利。

現在全世界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有53個,其中有27個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人均GDP就已經達到美國的一半或更高,已經是發達國家;另外26個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人均GDP還達不到美國的50%,還處於追趕階段,或是我們常講的「未富先老」國家。

中國把創新擺在新發展理念的第一位,相信新的生產力會不斷湧現,生產力水平會不斷提高。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的人均GDP還會不斷提高,經濟還是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增長率上。從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來講,進入人口老齡化以後發展態勢可能會更好。

中國2026年有望成為高收入國家

4、您之前曾經說過,中國會在2025年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是否還堅持這一判斷?

林毅夫:高收入國家是世界銀行、聯合國采用的一個標準。2021年公布的高收入國家標準是13205美元,現在稍微調整了一下,達到13000美元。你要是跨過這個門檻,就是高收入國家。

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2500美元,只要每年保持5%以上增長,快則一兩年,慢的話兩三年,這個門檻一定能夠跨過去。

只要把我們的增長潛力得到比較好的發揮,利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有利的條件,我相信成為高收入國家,如果2025年沒有實現,2026年也能夠實現。

經濟增長仍需要投資拉動

5、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當前我國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要讓居民敢於消費,應該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林毅夫:過去一段時間,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把過去這幾年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歸因於投資拉動,需要改成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才可持續。對這種看法,我一直持有保留態度。

我認為消費非常重要,但消費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要不斷增長。收入水平不斷增長的前提又是什麽?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都是需要投資的。所以,認為中國通過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需要轉變成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才可持續,是不準確的。

曾經有段時間,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才可持續這個觀點在國際上很流行,但是我很高興地看到,今年世界銀行出版的《環球經濟展望》中,做了一個針對過去70年各國經驗的專門研究。研究發現,當一個國家投資增長率達到長期投資的三倍時,它的經濟表現會非常好,經濟增長、產業升級、收入和出口增加、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都會加快。

這個研究基本上印證了我長期以來的觀點:一個國家如果要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就必須有比較高的投資增長。當然,能夠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應該是聚焦於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方面。

我們過去常講中國投資增長快,有的人可能會把投資增長與消費增長對立起來。但從改革開放到2022年,我國的經濟年均增長達到9%,人均GDP增長達到8.1%,消費增長也維持在每年7%左右,是全世界最快的增長速度。

在這種狀況下,我認為要提振消費,最重要的是要實現大家的收入增長,並提高大家對收入增長的預期。這就要求宏觀經濟增長、生產率水平提高,不斷實現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投資提供必要的融資條件和政策環境。這樣,我相信消費就能夠非常有活力。

民營企業需要「練練功」

6、去年以來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的政策密集出臺,如何才能真正穩定民營企業的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林毅夫:民營經濟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動力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是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是毫不動搖的。

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國際上都有很多人把我國經濟發展不好歸因於所謂的「國進民退」,認為我們在政策上是強調國有企業、忽視甚至打壓民營企業,在這種輿論環境下,民營企業可能會對經營環境信心不足,但是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

現在中國發展最快、出口增長最有活力的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像電動汽車、光伏太陽能、鋰電池等,所以,認為中國打壓民營企業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但是,現在民營企業確實遇到一些困難,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沒有恢復到以往的最好狀態,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慢導致需求增加慢,對貿易就會有影響,民營企業所在產業有產能過剩的情形。所以,民營企業的表現主要是受到外部市場影響,是國際貿易趨勢變化造成的,並不是政策造成的。

面對這種情況,民營企業就需要「練練功」,提高自己的生產力水平,並且利用新的技術來轉型。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互聯網帶來的跨境貿易需求,也要探討新經濟所帶來的新投資機會。

總的來講,我認為民營企業需要把這些概念想清楚,同時隨著經濟態勢變化挖掘外在存在的機遇。在這種狀況之下,我相信中國還是可以維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會在30%左右,中國還會是全世界市場擴張最快的國家,這個過程也會給民營經濟帶來無限多機會。

來源:騰訊財經、國是直通

兩會建言|商會名譽會長兩會議案提案精選

林毅夫:全國政協常委、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

林龍安:國安保障更有效 全力發展拚經濟

林毅夫:全國政協常委、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

商會動態 News
2024-11-16
近日,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陳向群率遼寧省人大赴香港經貿考察團來訪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與林龍安會…
2024-11-14
2024年11月13日, 2024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在深圳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啟!論壇由國務院批準…